动态新闻

【工程案例】 “紫藤寄松”等6株古树复壮现生机,北京名木成森“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古树保护项目”获多方赞誉

发布日期:2021-12-08 来源:

BRTV北京卫视记者采访
北京绿化基金会古树名木促进办公室副主任   曹恒星

10月15日(周五)上午,“北京绿化基金会红螺寺古树保护项目现场验收会”在北京怀柔红螺寺景区举行。北京绿化基金会邀请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怀柔区园林局、捐赠方、业主方红螺寺景区、古树专家、项目监理方以及项目施工单位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了“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古树保护项目”验收。



原本被水泥封堵的“紫藤寄松”树干经整修后透出古朴自然


高大挺拔的“雌雄银杏”树体,仿真复壮后的外观修旧如旧


“听法松”苍劲浑厚,枝叶疏朗,地面的通气透水网管布设科学,美观大方。


在安全风险得到排除的前提下,“紫藤寄松”、“雌雄银杏”、“听法松”等6棵古树,树势得到明显恢复,长势喜人,为红螺寺景区大添异彩。

为了给松树和紫藤各自腾出生长空间,施工人员对紫藤进行了精细的修剪,既要减轻其重量,又不影响开花。同时为三棵古树施肥,给它们增加营养;在硬质地面上打开孔通气;铁质的支撑杆顶部加装了柔性材料,有弹性、能拆卸。

名木成森的技术团队对两株藤萝进行了专业化的修剪,使藤萝与松树各自拥有生长空间,互不干扰、各得其所。同时,对树洞伤口也进行了保护性处理,防止腐烂。此外,针对雌银杏树结果多,长势衰弱等问题,进行了人工摘果、增强营养等保护性措施。



“紫藤寄松”枯枝、乱枝、叠生枝较多,技术人员对这棵古树的树容树貌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合理划分,为紫藤与油松和谐共生创造了良好条件;雄株银杏树体修旧如旧,古朴自然;通气透水网管在铺装上安装了石环,美观大方,在保护古树的同时景观效果得到了提升。

此次受救助的古树年龄最大的已有1100多岁,“衰微的长势得以遏制,油松甚至抽出几厘米嫩绿的新芽。”施工方代表蒋秀魁在现场给专家、领导介绍说。



巨伞蔚为壮观,但古树的沉疴也由此而起。“紫藤的生长量很大,营养好的时候一年就能长8米。如不及时修剪,很快就会把油松盖住,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压垮油松。”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古树专家李庆卫解释道。



“本次复壮工作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一树一策实施到位,所采取的应急排险、枝条整理、树洞修补、扩大树池、透气透水网管、精准水肥管理系统以及设置复壮井、渗水井、树洞仿真修补等保护措施科学合理,复壮保护效果显著。尤其是紫藤寄松保护已被纳入北林大教学案例。”

参加验收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古树专家李庆卫对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的专业施工水平给予了十分肯定。



验收小组现场听取并查验了施工方对六株古树保护复壮工作的汇报,北京达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乔世达代表验收小组宣布,该项目外观质量合格,符合方案设计,古树修复实际操作程序、达到的最终效果得到参建各方的肯定,实体质量合格,参建各方一致通过验收!



南有普陀、北有红螺。红螺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800公顷,它背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林木丰茂,古树参天,百年以上的古树就逾万株,是北京市重要的古树群之一。这次救助的6棵古树就分别位于红螺寺大雄宝殿的前院和后院。
                                                                                      

本项目为北京绿化基金会腾讯 99"救助古树你我共行动"公益项目。

北京绿化基金会按照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保护救助古树的工作安排,于2020年通过腾讯公益募捐平台,开展"救助古树 你我共行动"保护古树项目公益募捐活动,根据网上募集资金情况,决定对怀柔区红螺寺景区的6棵古树实施复壮救助。

北京绿化基金会理事长杨树田表示,北京拥有四万多株古树,它是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被称为“活文物”“活历史”。为抢救、保护古树,北京绿化基金会设立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首批“受益者”是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内的4株古树,之后还有北京香山饭店“会见松”等4株古树,房山周口店村200年的古楸树,红螺寺的6株古树复壮工程是北京绿化基金会古树名木保护项目的延续。

这些经救助保护后的古树,长势喜人,面貌一新。在人树安全、人树共融的美妙时光里,名木成森古树保护团队与古树共同经历了时间与自然风霜雨雪的考验,在南来北往旅人们的镜头中更加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