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篇章】祝贺《北京绿化基金会 古树名木保护》首发
北京绿化基金会携手北京名木成森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北京绿化基金会 古树名木保护》应运而生。它的问世,填补了国内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中有了专门出版物的空白。通过写实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发布古树政策、传递专家之声、诉说古树故事、展示复壮技术等,积极倡导全社会共同保护古树名木,关注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今天,邀您跟小编一起见证下这个有特色、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出版物和它的创办历程。
先一起领略《北京绿化基金会 古树名木保护》首刊
首刊长这样……小编带你领略一二!“古树名木保护“”这六个字是热衷公益的书法名家黄宪周老师的墨宝。主编:杨振君,副主编:骆会欣 曹恒星。背后,是北京绿化基金会领导和伙伴们默默的鼎力相助。沧海横流,方显古树本色,写出了编辑部的心声,旷远、深沉、豪迈、笃定。你也许已经对现任国务院参事杨忠岐老师所赐墨宝“保护古树名木,传承中华文化”所吸引。杨老师祖籍陕西岐山县,那是中华文化伟大的奠基者周朝起家的宝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杨老师的名字“忠岐”意味着什么?如果读者有机缘,一定当面问问杨老师。杨老师的谈话,向来是和风细雨,专业硬核,如沐春风,大家风范。在一问一答一沉一思中,根器禀赋奇美的你自会远离浮华,神游千里。祝你有幸领略到正能量、古树、文化与灵魂交相辉映的华光,久久浸香于心,生长出美丽的花。如此,则人生幸事。
再回看《北京绿化基金会 古树名木保护》的前世今生
北京绿化基金会,是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关心支持首都绿化事业的单位和个人共同发起并成立的,通过基金的运作,组织绿化工程项目;治理、保护和发展首都及围边区域的林木绿地资源;开展治理首都及相关连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绿化工程建设;开展社会宣传,交流合作,技术开发,表彰奖励等公益活动;推动首都绿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北京名木成森,是国家级科技园——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古树名木保护与树木健康风险管理,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建有北林名木成森古树名木保护中心,是产学研结合的学科型、科技转化型企业,旗下的北京名木成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直从事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推广策划工作。目前常态运营载体有:古树复壮专家网、微信公众号(古树名木抢救与复壮工程中心)。
在中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推动者、实践者、受益者、北京名木成森古树保护品牌创始人曹恒星女士的倡议和无偿资助下,业内专家组成的古树复壮专家网编委会于2016年5月15日推出《古树名木导刊》,免费领取,一年四期,一共办了八期,此即为今日之《北京绿化基金会 古树名木保护》的前身。是当时国内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方面公益性宣传的先行者。
北京名木成森早期在古树名木保护宣传上的公益行为引起北京绿化基金会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双方于2019年联手,在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C215,设立“北京绿化基金会古树名木保护促进办公室”,由北京名木成森团队为主体负责筹建运行,致力于广泛宣传古树名木在北京城市文化发展中的历史价值,积极倡导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作用,通过组建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智库,搭建政、产、学、研、用、融、宣的交流沟通平台,为古树名木保护各环节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在动员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北京建设。
同时,将《古树名木导刊》改为《北京绿化基金会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正式批准,刊号为京内资准字2020-L0022号,面向北京市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各区园林绿化单位发行。
酒不尽话不尽。其它的内容,改天奉送。谢谢各位看客并祝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