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孟景区:创建首个古柏精准复壮技术应用示范区
2017.12.1~2019.6.30“三孟景区古柏精准复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科技计划项目,这是一次以产学研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类别。
本次研究课题主要是根据三孟景区古柏的生存生长特点,结合孟府、孟庙、孟林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景区的管理要求,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现状,针对不同立地生长环境下、不同生长势的古柏进行精准复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建设,预期建立全国首个古柏健康指标库,编制首个古柏精准复壮技术规程,创建首个古柏精准复壮技术应用示范区。
此次研究课题主要创新点及先进性体现在:
(1)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强
与以往国内外开展的研究课题研究对象较为泛泛和笼统不同,本研究课题专门针对古柏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特定性和针对性,研究成果更加科学严谨。
(2)研究对象的代表意义显著
本次研究课题是以三孟景区的古柏作为研究对象,即体现了古树生长区域和立地生长环境的代表性,又体现了树种的代表性。三孟景区的古柏主要分为桧柏和侧柏,是北方地区常见和重要的古树树种,而孟府孟庙作为城市文物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林作为文物山林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针对性强,代表意义显著。本研究课题对着力解决三孟景区乃至北方地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古柏精准复壮、地下环境改良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高效化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具体有显著的意义。
(3)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古树超过300多万株,分布范围极广,山东省现存古树名木666685株,其中一级古树10384株,二级古树365075株,三级古树291190株,名木36株。孟府、孟庙、孟林现存古树8000余株,其中孟庙308株,孟府20株,孟林约8000株,主要树种有侧柏、桧柏、国槐、银杏、黄连木、流苏树、木香、桑树、梓树、君迁子等,绝大部分为国家一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其中孟林8000余株侧柏的古树存有量实为国内罕见的侧柏林。就古树存有量来讲,三孟景区现存的古树数量,超过天坛公园3562株,香山公园5894株,颐和园1594株等多处我国著名的古树群,仅次于陕西黄帝陵古柏群。
三孟景区古树的生存生长状态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等级的景区里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为此,三孟景区古树精准复壮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必将对山东省内、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古柏保护和精准复壮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会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前景:
(1)开展古树名木检测技术服务创收,如:树龄鉴定、病虫害危害鉴定、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等。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古柏的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古柏健康综合评价体系,便于对古柏进行定期体检,便于对古柏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有便于古柏复壮保护工作的开展。
(2)开展古树衰弱诊断、古树名木养护工程创收。及早发现衰弱趋势,降低古树濒危风险和古树保护成本。在古树的衰弱趋势还未具体表现时,从生理指标层面及早诊断,及时整治,相对于古树的衰弱后再进行复壮,成本低,效果好。
(3)古树复壮工程创收。完善传统经验措施,实现古柏的精准复壮。传统措施中,古树复壮具有较大盲目性,古树根系土壤营养不足时,未能深入分析缺失的营养成分类型,盲目施肥,不能做到对症下药。
(4)利用以上技术在全国进行示范推广,增强人们的古树保护意识,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广古树保护文化,让更多的古树恢复生机,发挥古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